“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化学应用意识的研究”研究方案
南通市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度第(8)期立项课题 “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化学应用意识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主持人: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赖军 一、研究背景 1、课程改革的要求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在课程设置中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此,研究性学习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对传统的学习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2、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3、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能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自身得以发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门课程及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习的各个过程中。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指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遵循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研究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品质,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 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是“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就是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例如专题讨论、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很自然就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单一学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涉及多种学科的。而获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与一般课堂知识学习的区别之处。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问题为载体,要求学生从全部地由书本获取知识和间接经验转向同时重视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来取得直接经验并解决实际问题;从仅仅追求再现书本知识转向重视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它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波,冲击着我们熟悉的教学模式,引发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作为教师,需要更多的从教的角度来考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材、教法等问题,使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更富于多样性和变化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它具有以下优点: 1.研究性学习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 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3.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意识:意识是指大脑对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的觉察、调节或控制。从狭义地说,意识是指大脑对空间结构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的觉察、调节或控制;从广义地说,这种觉察、调节或控制的对象还可包括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 化学意识:是对化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是在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中形成的。应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际相关联的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化学应用意识:是指通过化学教学,使学生形成一种化学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以及用化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它包括物质意识、全球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能源意识、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三、理论支撑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希望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并在学习中提高能力。 (2)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在研究过程中,参与的教师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化学应用意识的现状,分析原因,探索培养学生化学应用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开展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提高化学应用能力。 3.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高参与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研究内容 (1)中学生化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2)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研究。 (3)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校本研究。 (4)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化学应用意识的研究。 (5)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优秀学生个案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查阅文献,对概念进行界定;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法。编制问卷,对学生化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进行调研。 (3)参观、访谈、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利用参观、访谈、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4)案例研究法。一是研究某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化学应用意识的提高的案例,二是研究学生个体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而使化学应用意识获得提高的案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文献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搜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1年8月)。根据计划进行研究。编制问卷调查表,对中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分析。开展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训学生的各项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在活动中,及时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成阶段性研究性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方式。 (3)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对本课题的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八、预期研究成果
九、组织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