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 高二(10)杜亦男(秦培玲老师 评点)
自我画像:我叫杜亦男,可不要误以为是个男生,我是个女孩子。这名字寄托了家人对我自立自强的的期望。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乐观向上的人,喜欢对身边的每个人微笑。课余的时候,听听音乐,看看书,看看天空和绿草地。这就是我,一个简简单单的人。 端 午 日 高二(10)杜亦男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用纯正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湘西茶峒人独具特色的端午风俗:赛龙舟、赶鸭子、对山歌……那如火如荼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是一年端午到,我忍不住说一说我的家乡过端午的事儿。 晨曦微露,雄鸡啼鸣时,端午节就真正来到了,淡淡的雾气里弥散着朝阳微红的光,乡野中碧绿的草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村里的老人比往常更早就起床了,东窜窜,西走走,看看邻居四坊们端午准备得怎么样了。早早地把浸泡了的苇叶取出来,一根一条地捋好捋直。小米、花生、红枣,一堆堆地放着,看样子饱满而鲜艳,然后将它们搬到自家院前,开始裹粽子,粽叶一卷,量杯一灌一覆,三番五次,拉绳,“咔嚓”,一剪一系,一个粽子便完成了。不多久,放进一个大锅一蒸,那冒着白气儿的粽子香传遍整个村子。 端午节那天,还有一项非常特殊的活动叫“挂蛋”。村里有小伢儿的人家都要为他们煮一只又大又白的鸡蛋。鸡蛋是大人们用心思去煮的,让它慢慢炖,小心着不能把蛋捣破。煮熟了一只只可爱的鸡蛋,放在井水里游泳,浮浮沉沉,很快就冷却好了。挂蛋?怎么个挂法呢?从橱里拿出保管好的五颜六色的绳网,把蛋轻轻一搁,再捏紧了绳头一提,蛋就稳当地躺到网底,最后把它们挂在伢子们的颈脖子上。牙黄色的蛋、彩色的绳映衬着孩子们青春的脸庞,显得活泼好看。孩子们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蛋,心满意足地出去玩耍。别看仅是一只蛋,却有着幸福吉祥的寓意:把孩子牢牢地藏在父母的心窝里,让他们平安快乐地成长。 北方的端午有赛龙舟,南方何尝没有。然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的芦苇荡里进行这项活动,未免不够尽兴。于是,村里的人便相约去看戏。我们这儿有个特有的戏种“童子戏”,特别受老百姓的欢迎。在收稻的大扬场上,几班人马,搭个台子,搬来几十种服装和道具,敲锣打鼓便热烈的开场了。台上演戏人的动作生动,音调抑扬顿挫,台下的人群有说有笑,时不时地发出感慨,仿佛融入精彩的戏曲中。离场不远的地方便是孩子们的天堂。有两三个老头儿摆着小车卖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糖葫芦、汽水、面包、拨浪鼓、小汽车、玻璃弹珠……孩子们恋着这块地方,有许多平日难以看得到的东西。慈祥的老大爷随意地将自己货摊的糖抓几把给孩子们,可把他们乐坏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戏收场了。遥远天边的彩霞将老人孩子的脸映得通红。端午的夜晚会更美好,一家人坐在一起,品尝家常小菜,享受天伦之乐。 端午的粽子是香甜的,挂蛋是有趣的,社戏是感人肺腑的。不多样的事儿,使端午这个节日充满了幸福与温情。在那一天,你可看到浓郁的人情,可看到邻里的团结和睦,可看到家人的其乐融融。人人都愿意好好地度过这个节日,人人都希望享受到它带来的快乐。端午节是短暂的,然而它蕴含的传统美德与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息的。 点评:由课本内容进而联想到家乡的端午节风俗,文章描述了家乡三个颇具特色的端午习俗,没有堆砌华丽的词语,在淡淡的描述中,展示普通而极具特色的农村节日,在流畅的文字中,让我们感受到她对家乡浓浓的情意。(秦培玲老师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