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另有加考内容。必考和加考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甲、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主要考查汉字书写的正确和规范。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主要考查书写时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和规范。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Ⅰ”。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4.鉴赏评价 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三)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B.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四)写作 能写记叙类、论述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表达运用 E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能符合题目中所列的各项要求。 (2)符合文体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但要注意选定文体的文体规范。 (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要求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感情真挚要求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要求作文有一个清晰而确定的中心。内容充实要求记叙文记叙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说理充分,论据充足。 (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要求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得当;语言通顺要求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错别字每1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书写格式正确;字体端正不潦草;卷面整洁。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要求提出自己领悟的正确观点,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或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或点明原因,论述结果;或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关键,切中要害。总之,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要求议论性文章有理有据,引证丰富,确切有力;形象丰满,要求记叙性文章形象丰满生动,叙事具体完整;意境深远,要求文学体裁的作品情景交融,含意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要求考生在上述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发挥创造性,有所发现和创新。 乙、加考内容 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 1.文言文阅读 B 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 2.名著名篇阅读 B 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名著名篇见“附录Ⅱ”。 3.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 D 要求对所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60分。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考题40分,考试延时30分钟。 (二)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表述题、要点归纳题、写作题等。 (三)试卷内容、题量、赋分 甲、必考内容 1.语言文字运用,4题,15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表述题。 2.古代诗文阅读,6题,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题9分,古文翻译题10分;古诗词鉴赏简答题10分;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 3.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4题,20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 B.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3题,18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 4.写作,1题,70分。 乙、加考内容 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 1.文言文阅读,2题,10分。其中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 2.名著名篇阅读,3题,15分。其中包含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 3.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鉴赏,15分。包含要点归纳题和表述题。 (四)试题难易比例 易30%,中50%,难20%。 附录: Ⅰ.古代诗文默写篇目(课内) (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 《论语》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7.《关雎》 《诗经》 18.《蒹葭》 《诗经》 19.《观沧海》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 王湾 23.《使至塞上》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32.《观刈麦》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 李贺 *35.《赤壁》 杜牧 36.《泊秦淮》 杜牧 *37.《夜雨寄北》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 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 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庄子 3.《师说》 韩愈 4.《阿房宫赋》 杜牧 5.《赤壁赋》 苏轼 6.《氓》 《诗经》 7.《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 8.《蜀道难》 李白 9.《登高》 杜甫 10.《琵琶行》 白居易 11.《锦瑟》 李商隐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13.《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14.《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加*号的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Ⅱ.名著目录(加考)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红楼梦》 曹雪芹 3.《呐喊》 鲁迅 *4.《子夜》 茅盾 5.《家》 巴金 6.《边城》 沈从文 *7.《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8.《巴黎圣母院》 雨果 9.《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 *10.《匹克威克外传》 狄更斯 *11.《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12.《老人与海》 海明威 *13.莫泊桑短篇小说 *14.契诃夫短篇小说 *15.欧•亨利短篇小说 16.《女神》 郭沫若 *17.普希金诗 *18.泰戈尔诗 *19.鲁迅杂文 *20.朱自清散文 *21.《西厢记》 王实甫 22.《雷雨》 曹禺 *23.《茶馆》 老舍 24.《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加*号的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