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收到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和江苏省报刊总社联合发来的贺信

文章来源: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1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我校高二(7)班谷睿同学荣获省第十七届作文大赛特等奖,并有26名同学获得省一、二、三等奖,有10名语文教师获得相应的指导等级奖。

 

以下为图片和图片文字说明

一、 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和江苏省报刊总社联合发来的贺信

二、 组委会给招生办公室的推荐信

三、 省特等奖谷睿同学和指导老师张慧

 

 

四、省一等奖胡宸宇同学和指导老师袁春霞

 

五、 大赛决赛我校获奖名单

 

特等奖

       高二7   指导老师张慧

一等奖

胡宸宇     高二11 指导老师袁春霞  

二等奖

张佳怡     高二9 指导老师凌志锋

        高二1    指导老师薛永娟

       高一1 指导老师肖德梅     

李倩倩     高二5 指导老师凌志锋  

顾洋洋     高二12 指导老师袁春霞  

王严裔     高三1 指导老师刘    

成柯依     高二4 指导老师秦培玲  

徐丛皓     高二2     指导老师薛永娟

薛远喆     高二11  指导老师袁春霞  

陆文清     高二11  指导老师袁春霞

三等奖

丁佳钰      高二3 指导老师杨 

范子睿     高一10  指导老师陈东霞  

黄承宇     高一5   指导老师赵飞燕

王张璐     高二7   指导老师张    

       高一2   指导老师肖德梅  

       高三1 指导老师刘       

张靖雯     高一1 指导老师肖德梅  

黄茹梦     高二5 指导老师凌志锋  

刘佳颖     高二8   指导老师杨    

施天宇     高二9   指导老师凌志锋  

季嘉月     高二11 指导老师袁春霞  

陈菁菁     高二11  指导老师袁春霞  

潘文静     高二12 指导老师袁春霞  

宣赟瑾     高二12 指导老师袁春霞  

杜晨露     高一2 指导老师肖德梅  

   

六、    两位同学的初赛和决赛作文

 

自我画像:

我是谷睿。我酷爱文学,喜欢在文字的世界里辗转流连,喜欢沉溺在清纯秀丽的语句里,活成我自己。总会有那么一瞬,使我的生命如烟花般绽放,纵使浮浮沉沉找不到最终的落点,但过程总是幸福的。行走在文学的路上,与良书相伴,心中始终留一片柔软,使我能去寻找远方的诗篇……

无 视(初赛作文)

高二7  谷睿

种子无视了泥壤的坚硬,才有了破土而生的冲劲,鲤鱼无视了门槛的高度,才有了化而为龙的希望。我们只有学会无视,才能达到我们所渴望的远方。

学会无视,有时候学会的是一种坚强。学习就是一条坎坷而布满荆棘的路,而成绩又何尝不似一片梦幻的花园,要想采撷一片鲜花,就必然要翻越那崇崇的山峦。走在这样一条不平的道路上,唯有无视那些锋利的石子,才能坚定不移地望向那些你想要到达的地方。无视学习中的困难,就要学会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任题海把自己包围,任诗歌将自己拥抱,你要做的就是莞尔一笑,无视它们所带给你的迷茫与恐惧,学一学江湖上驾驶孤舟的撑篙人。那种超凡脱俗、镇定自若的姿态,会助你破釜沉舟。亦要相信,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放开眼界,勇敢去做,纵使双足已经麻痹,但你收获的是不屈,纵使已被断枝利石划得伤痕累累,但你收获的是坚强。无视困难,会让你的胸襟更开阔,无视伤痛与血痕,终究会让你变得坚定与刚强。终有一天,你会似大鹏一样,将你的希冀与伤痛扛起,负青天而图南,到那时,所有的困难都会凝聚成一颗小小的泪滴,滑落在你身后的泥土里。这时候,困难就会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去式,你也会明白,无视也可贵。

学会无视,有时候学会的是一种信仰。元稹无视了生与死的界线,取次花丛前却从不回视留恋,许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爱情誓言,坚守与亡妻百年相守的信仰;苏轼无视了权贵的压迫与疏远,在偏远与荒凉的地方坚持与民同乐,为民造福的信仰与主张;唐明皇无视了重重阻碍,恳请道士为他上天入地求遍,只为与杨贵妃两心相知,比翼双飞。无视是需要代价的,生死线上的相守使多少人心力憔悴,要坚守自己的信仰要顶受多大的压力,是昏君还是明主似乎在一线之间,如何抉择?可是时间久了,生活就会显现出它固有的颜色,是与非对与错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在我们选择了无视的那个瞬间,我们就选择了信仰,我们就已经足够勇敢。信仰本就是我们要靠生生世世去追寻的执念,何故急于一个并不重要的结局?在无视干扰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坚守了信仰,我们已经悄然成长。

学会无视,有时候学会的,是摒弃。学会无视就必须要摒弃他人的眼光和世俗的观点,去寻找独属于自己内心的一份宁静,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追寻一个人的意志。尽管从小被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但我一直明白,那不是我内心的归宿,唯有文学,不管是华丽的文风,还是朴实的文风,无论是诗歌还是古文,都能给我带来慰藉与释然,我更爱读与自己同龄人的文章,因为这样更能产生心灵的碰撞,看着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即使受伤也不失望,我便明白,那是他们的意志。所以每个人都有内心柔软的地方,因为无视了旁人对文学的误解,因为他们不忘初心地走着,所以他们在只有一个充满理性而缺失感性的社会可以无所畏惧地走下去,他们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不仅点亮了他们的意志,更使这个凉薄的社会增添了一点光彩,他们已然无视了他人的阻碍,摒弃了他们的干扰,以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去执着于梦想。他们不可能没有怀疑过自己,怀疑过自己所选择的道路,这种无视也并不容易,支流总是难于去融合主流,但是敢于无视,便是敢于向社会发起挑战。道路总是难走的,就像烟花即使璀璨绽放,却也依旧在半空浮浮沉沉,始终找不到降落的终点。可是如我们一直像这样永不回头地走下去,还怕看不到那彼岸花开么?摒弃,也是内心的一种释然。

无视是一种姿态,不拘泥于世俗的偏见,傲然独立,获得内心的释然。无视是一种品格,一种坚持,一种不凝滞于事的超脱。因为太难做到,所以尤显珍贵,但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都有自己的执念于牵挂,越发让无视变得可贵。其实,只要心中有一杆秤,只要心态放得正,便可寻觅那一丝泰然与安慰,在大千世界中无视那些毫无意义的成分,无视也是有视,只是我们刻意用心去规避了一些事,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方式有许多种,惟有无视与淡然才是一种最能让人记住的表现。

古往今来,屈原的不悔,庄子的相忘,李白的豪放,易安的凄凉,他们都是历史里留下的血痕,只是因为他们有故事,才让世人深深地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如果他没有无视往昔和未来,而是让生活变成一纸空文,还有谁会在大风雾起的日子里吟诵他们的千古佳篇呢?

无视,即无心,即无悔。学会无视,会让我们在淡然中搜寻成长的力量。

老师点评:

小作者功底扎实,语言流畅,意境悠然,条理明晰,在一众习作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她清醒的头脑,优美的表达,让文章既理性又感性,十分耐读。而其语言之老辣,思想之成熟,和平日阅读深思的积累大有关系。果然,有心人总会得到生活的回馈。

(张慧)

 

自我画像:我是胡宸宇,男,就读于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从小喜爱读书,阅读大量中外文学,从中识一些做人的道理。心存善良,善于思考,习惯良好,行事专注严谨。

对于未来,怀揣着追根究底的信念,通过对种种人事物的辨析,努力达到身处于万物之中,而心高于万物之上的境界。

 

    (初赛作文)

 高二(11)班  胡宸宇

    如今社会相较于过去,已是高度发达,且永不停歇地向前急速奔驰着。个人生活上,吃的更好了,住的更大了,穿的更美了……物质层面的许多要求都被一一满足。然而精神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人们迷失了。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状况似乎不是某些人身上的小痛小痒,而是同时爆发在现代人之间的流行病。试想一下:自己花费了整个晚上“畅游”在那小小的手机屏幕中,分析了地球另一端的局势,揣测着明星离婚的隐情,指责着社会的种种现象,最后还不忘在自己的那方“信息孤岛”上,细数自己收集来的这些被海浪冲刷上来的“宝物”,沾沾自喜于成为一名“知道分子”。待无情的黑夜降临,身心上的痛苦才让自己清楚意识到这片海洋是有多么的危险。

    为了能在物质信息之海中做到真正的畅游,我们需要一只“筛子”,来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只名为“无视”的筛子,是所有人都能获得的。并且,无视的本质也就像是筛子的基本功能——获得于已最为重要的。换句话说:无视,即是一种视。

    无视是一种视,即视事之“表”。《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而不辩其理之所在。”其中,众人无视了二者辩论的主旨内涵,只看见辩论二人的身份与名声。虽然表面看似鼓掌叫好,实则是对辩论者的不尊重。事物的表象是最容易被认识的,也是堵塞联想路径的最主要障碍。拘泥于表面,人也就渐渐无视了事物的其他方面。不仅仅是普通人会有这种无视,古代君王同样会被其耽误,甚至沦落到国破人亡的地步。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因打败勾践而沾沾自喜,以至于对伍子胥的谏言漠不关心,对勾践卧薪尝胆习以为常,又听信谗言、沉溺于内部已破败不堪的胜利中。无视了忠臣、无视了敌人,吴王迷失在权力的孤岛上,死守着腐朽的荣誉,换来的却是越王的一丝怜悯与忠臣的离世。种种后果告诫后人,这种无视是盲目的视,是不可取的。那么,怎样的无视是每个人所应拥有的呢?

    无视是一种视,即视事之“实”。相较于之前只停留在表面的无视,这种突破了阻碍,达到了往者不曾有的深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并不指忽视表象、只追求事物的实质。若是如此,将会发展为空中楼阁般的谬误。应当践行的是由表及里的方法。“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这句李白写给曹操后代的诗,无意间说明了这个方法:时代的斗争与冲突之下,蕴含着无法被时间洪流磨灭的精神力量。若只强调精神,忽视了时代背景的影响,那任何强大的精神都将显得无力。同时,由表及里的无视可以使自己看清人际中的种种隐情,像《世说新语》中这一篇: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郡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将他人嘱托的书信一并丢弃,是因看到了诸多信件中的本质——托关系、找人情,殷洪乔无视了信件本身,但他看清了其内容。假如他像一般人那样只见表象,无视内容,终会沦为他人仕途中的敲门砖;也正是因为他做到了这些,我们能猜测到他的品性与前程。具备这类无视,认识到事情的实质,这已经是常人较难达到的高度。然而有一些人仍未对此满足,他们继续剖析、提炼事物的核心,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

    无视是一种视,即视事之“道”。说到这,便不得不请出一位众人熟知的大人物——庄子。他的《逍遥游》,透过对种种人事物的辨析,无视了万事万物的形态大小、能力高低等一切表里虚实,身处于万物之中,而心高于万物之上。他认识到了,他认识“道”了。可以说,这类无视已经达到了哲学的高度,它轻轻脱去了事物五花八门的外衣、穿过其中纵横交错的五脏六腑,终于,认清了它最核心的“道”。

    由表、及里、达道,无视的概念不断抽象,视的内涵也逐渐深入。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再去看社会中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便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部分。对于表象,我们需要无视,但不是忽视。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无视转为视事之“实”。作为容易迷失的现代人,除了努力向事实靠拢,也要怀揣着追根究底的信念。即使其高度不是所有人能企及,但在此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终将会让自己无视前进中不必要之物,而正视所追求之物。

                                    

老师点评:

此篇文章,光从事例来看便足以超过一般陈腔滥调的大众作文。作者的事例均十分新颖,且切合论述。本文的论述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读来一气呵成。作者在文中最后向现代人发出了自己的呼吁,令人深思,也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思想空间。(袁春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