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那些看不见的伤害,影响了我一辈子!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1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校园霸凌事件,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网络上报道出校园霸凌事件,而在我们周围,存在的此类事件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我想问下大家,你曾经也是其中的受害者吗?

如今的教育倡导的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良好的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下,一个孩子才可以健康的成长,身心得到健康和保障。

大多数针对青少年霸凌行为的研究只倾向于关注受害者。这意味着,我们对施暴者所受到的影响知之甚少。

澳大利亚一项新的研究:人们对于霸凌行为的一个常见误会,就是所有青少年可以明确的划分为三类:施暴者、受害者以及未卷入霸凌的事件者!可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而事实上,承认自己有过霸凌行为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三同样也是霸凌行为的受害者!

你能想象吗?施暴者同样也是受害者!

一,校园霸凌的特点:

1.男孩与女孩同样地都会有霸凌行为。

2.从学生的自我报告研究中发现,男孩比较会进行霸凌行为。

3.一般而言,男孩大多只会被男孩霸凌。女孩会被男孩及女孩霸凌。

4.言语霸凌是最常见的霸凌方式。

5.男孩比较会使用暴力霸凌,女孩则是以散播谣言、社交霸凌为主。

二,校园霸凌的危害:从个人到社会安全

首先,校园霸凌会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阴影。无论是对霸凌者、被霸凌者还是协助者与旁观者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导致其心理健康的扭曲。

霸凌者会因为霸凌行为的得逞,逐渐强化自己的霸凌行为,并在价值观上形成错误的认知,即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没有过错,很好玩、很刺激;协助者和旁观者则主要是受到霸凌者的权力与地位优势的影响对其霸凌纵容,从而形成懦弱依赖等性格特点;

旁观者则会在自己没有揭发霸凌恶行的事情中产生长期的愧疚感和抑郁感。对于被霸凌者而言,会在霸凌者以及其他同学(协助者、旁观者等)面前更加自卑,导致学业成绩下降、逃课甚至退学等后果。

同时,在之后的人际关系形成中会产生退缩逃避等行为选择,最为甚者会造成自杀行为的出现。而与小学生和高中生自杀事件相比,中学生更容易因为霸凌而选择自杀。

其次,霸凌者或被霸凌者都会成为暴力行为者或发展为社会安全的危害者。霸凌者在成人之后与其他青少年相比,更具有暴力倾向,缺乏同情心,且成人后的犯罪率要比其他人高于三成以上。

另一方面,被霸凌者如果在心理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调适,则在日后容易导致对威胁与权力的过激反抗,从而成为下一个霸凌者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赢得自己的地位认可。此外,被霸凌者最后采取以暴制暴的形式进行反抗的行为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最后,校园霸凌扭曲了学校教育的本义,危害了校园安全。校园霸凌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特质等相关,校园霸凌的存在与滋长则使得原本应该让人安心静谧和令人向往的学校蒙上了一层阴霾。与此同时,校园霸凌也成为暴力等其他安全隐患之外的另一隐患。

三,校园霸凌的应对主体

1、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是学生在学校中的第一依赖人和保护者对校园霸凌是否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着校园霸凌的发展趋势。教师合理的处置方式可以让被霸凌者的受害程度降到最低,在校园霸凌发生时,若处置不当,则会导致被霸凌者的身心遭受严重伤害。

同时,教师要懂得: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不仅要说教,更要重视启迪。只有敬业乐业的教师才能展现教师专业;升华教职工作为志业的教师更能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家长的肯定;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业表现好,更要让学生人格品性更好。调查研究中也发现,68.1%的被霸凌者会选择向教师进行诉说其被霸凌的经历。

因此,教师应掌握何为校园霸凌,如何分辨、应对校园霸凌的理性常识,对霸凌者、被霸凌者以及协助者和旁观者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合理引导和疏导青少年的心理,为达到零校园霸凌做出努力。

2、家庭可能是滋生校园霸凌的诱因,也可以因为父母家庭的努力而让校园霸凌的危害减少为零

一方面,家庭应该是青少年最温暖的港湾,对于被霸凌者来说,父母是其可以放下戒备恐惧进行诉说的对象;另一方面,作为被霸凌者的父母,其和子女一同遭受到心理的伤害,被霸凌者需要共同努力应对霸凌所造成的伤害。因此,父母对校园霸凌的应对策略的理性认知和合理方式的选择,关乎着被霸凌者日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父母应以爱的方式给予被霸凌者心灵的庇护,让其逐渐形成爱和自信;其次,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其行为态度的变化,通过亲子活动以及朋友交往帮助其逐渐建立自尊和自信,引导其重新认知校园同学与朋友;最后,父母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反校园霸凌活动,在与学校的共同合作下帮助孩子走出阴影,使孩子重新恢复阳光快乐的笑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