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十大亲子关系要诀(一)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绝对一致,所以孩子的看法与你的不同,没有什么奇怪。
2、每个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孩子一定会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有的优点长处,孩子不会全部拥有。
3、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都有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与你一样的性格。
4、每个人都是他本人多年建立起来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的产品。你走过的岁月,与孩子将要走的不会相同,对你正确的不一定对他也正确。
5、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他才会接受你对他的看法。
6、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所以你的经验是孩子的参考资料,但并不一定保证是正确或可行的法则。
二,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1、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有可能作出相应的改变。
2、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3、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所以,没有“教”,只有“学”。因此,“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学”到了才是重要。
4、一个人不能要求别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明白他的一套,从他的角度看,最有机会使他接受你的意思。
5、好的动机只是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推动力,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意愿地发生的权利。你认为那是为孩子好便一定要他跟随你的意旨去做,往往适得其反。
三,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1、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重要。老是强调自己说得怎样正确没有用,孩子收到的讯息对他来说是什么意思才重要。
2、话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领会讲者意图便是最好的方法。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会有最大的效果。
3、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同样的反应。一个孩子对你说话的反应,不代表另一个孩子也一定会有同样的反应。
4、说话有没有效果由讲者控制,由听者决定。孩子的反应告诉你说了的话有没有效果,而你可以改变说话的文字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5、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四,孩子学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指令
1、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
2、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情绪反应,便会认定那是正确的,并且在自己面对同样情况时会作出同样的情绪反应。
3、 言语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体和脑子里产生有学习效果的行为模式或情绪反应。所以教条式的训导效果不大。
4、家长的指令,若用孩子不懂的语言模式发出,会使孩子难以跟随。不要只为自己想说什么而说,先想一想这样说孩子会不会不明白,修正了才开口。
五,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1、每一个人都为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而做事。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有其意识不到的意义,也就是说是有意义的,但他不懂得也不能说出来。
2、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孩子的潜意识有很多程式,去确保在每一种情况中选择给他最多最好的做法,虽然潜意识有时会欠缺周详。
3、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行为与动机分开。我们可以不接受一个人的行为,但接受背后的动机。孩子行为的本质有错或者效果不好,我们应该加以否定,但孩子总是不断地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肯定他这样的动机。
4、接受一个人行事的动机,便能接受这个人,因而可以引导他改变行为。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5、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选用的做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情绪给孩子力量或方向,动机维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